先讓孩子聽清楚,再讓孩子說明白!
更新時間:2019-05-16 17:24:04 字號:T|T
家長們,在面對剛剛恢復聽力的孩子時都很著急,生怕孩子落后說得不好。但是大家有沒有見過剛出生的孩子會說話呢? 健聽孩子語言發展的規...
家長們,在面對剛剛恢復聽力的孩子時都很著急,生怕孩子落后說得不好。但是大家有沒有見過剛出生的孩子會說話呢?
健聽孩子語言發展的規律是:6個月左右出現有意識的發音,1歲左右能夠叫“媽媽”,1歲半左右能說簡單的語言。
聽障孩子聽力介入的晚,造成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先于聽覺,在恢復聽力后他們要經歷“聽到、聽清、聽懂”的過程,同時學習如何發音、產生言語,同時結合認知理解產生有意識的語言。
所以我們說:“聽”清楚才能“說”明白!
對于正在進行聽力語言康復的孩子來說,“聽”永遠是一位的,同時排除視覺干擾,當你發現孩子在有意識地看你的嘴的時,一定要注意遮口。
康復專家總結的經驗是:
01 安靜
剛剛開始康復的孩子,一定要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康復,環境是家里或單訓教室。家長對孩子說話可以一人為主導,一人為補充,千萬不要七嘴八舌,這樣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然后造成“聽而不聞”。
02 ******
家長要找準孩子聽力好的耳朵講話——即優勢耳,語速要基本正常,可以略慢一點,說話音量***是正常音量,不能大喊,因為大喊大叫會使聲音扭曲,還會引起孩子反感。
03 引導
對于突然出現的聲音干擾,要學會引導,例如:手機突然響了,不要一下排除這種干擾,要說“寶寶聽:這是什么聲音?”停頓3秒鐘,“是手機響了,有電話!”然后再拿起電話讓孩子看一下。先聽后做是重要原則!
04 靈活
家庭康復以游戲和生活情景為主要內容,工具和方法都要靈活有趣!例如:做聽放練習,教學工具和手段要多樣化,千萬不能讓孩子產生不好的條件反射,“用積木***會做,用別的***不會了”是不行的。父母之間可以為孩子做示范,用有趣的方法、表情、聲音讓孩子覺得“這個游戲真有趣啊,我也要玩兒”,孩子自己成功后要表揚,可以用“鼓掌、伸出大拇指”作為獎勵。